Friday, May 9, 2008

名与利 - 得与失

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整部《于丹-论语心得》看完了。于丹教授把论语生活化了,把古文和其中的道理解释得非常简单易懂。似乎还担心语文解释不够清楚,她还运用了许多寓言小故事来加以承托和解释论语中的大道理。卡通化的人物也为论语增添了不少的趣味性。

其实要上百家讲堂不容易,制作单位非常严格的在挑选讲师。不但要求他们必须对题材有非常深厚的了解,而且还必须有能力把深澳的道理简单得表达出来,至少要让上中学十五六岁的少年听得懂。当然,新加坡的华语程度有限,很多十五六岁的少年都英文好过华语,可能不会听得很懂。可惜,要不然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教育题材因为它教导人们要有开阔宏观的思想而且要有正面的价值观。

从论语角度看现今的社会

整部论语中,我对以下这一段感慨良多。于丹教授说到古时的教育和现代的教育观念非常不一样。古时候的社会比较单纯简单,教育着重于教导学生做人道理和灌输他们正确价值观,认为有了这些观念就可以担当起社会责任, 为国家出一份力。所以有那么一句话 -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意思是人只要认真的把自己的修养提高, 把家里的事都安顿得有条有理, 才能有本事管理国家,因而平复天下。

我觉得现代的社会比较虚荣和现实, 教育着重于技能的训练(maths,science, accountancy, engineering etc are skills) 而比较不在意道德和价值观的灌输。我觉得这点很有道理。 新加坡的教育和社会就是这样, 不是说不好,有些时候觉得会太过现实,会过分得把很多东西和名与利挂钩,不经意提倡和提高他们的重要性。小孩子读书就是为了将来有能力赚大钱,将来在社会上做个有头有脸的人等等, 似乎把名与利与幸福人生花上了等号。。。

我不是说没有名与利人也会快乐,而是要强调人活在世上还有其他的意义的,不是吗?

名与利所带来的影响

过分地把很多东西和名与利挂钩, 会让人用名利的得失来衡量自己的本事和能力。现在很多跨国企业和本地公司都已金钱回报员工,希望他们为了金钱而努力。今天你可能是一个很努力的员工,不仅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完, 还每天想方设法求进步,希望这样就是一位好员工,就能够得到满意的回报。可惜,老板却没有给你应有的回报。人就开始觉得自己或许不是一个好员工, 甚至于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本事,沮丧伤心等等。其实,那员工不一定不好,可是因为利与工作表现挂钩了,很现实的衡量人的能力和本事(注:不一定正确),没有得到满意的回报时候, 觉得自己差强人意而失望。

试问这样现象健康吗?它伤了不知多少“痴男怨女们”的心,但是无可否认的,以目前现实的社会制度来讲, 这或许是其中较“公平”的方法。

理想与现实

我虽然很崇尚孔夫子的这一种大智慧和大道理理想体系,但也明白它不一定可以完全运用在现今的社会。理想体系是人们向往的生活境界,但是有很多人为的因素是会直接影响到它的延伸和执行的。简单的说,做不一定像它说得一样完美。。。

所以,我还是矛盾,打不开心理的枷锁。 我现在好像在过渡思想的叛逆期,不太能够接受社会的游戏规则和道理,想要豁达,却越来越小气。我并非没有度量,而是觉得人在伤害别人之前,并没有想过和考虑别人即将承受的痛,所以我们在他们悔改之前,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们感受我们所受过的伤害呢?怎么说算了就算了呢?

我还是一个未开窍的普通人,请对我耐心一点吧。

No comments: